- A+
主政袁州 播撒书香
在唐朝那时候,韩愈被派到袁州担任地方长官。他抛开了烦恼,全心全意地想要推动当地文化的进步。他主动与学子们会面,与他们热情交谈,激励他们勤奋读书。州府也努力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这使得众多学子重燃了希望,袁州的学风也因此逐渐兴盛起来。《宜春县志》中提到,自韩愈提倡以来,历任郡守都开始重视人才的培养,其影响极为深远。
解救奴婢 关注民生
次日,韩愈组织人员对袁州沦为奴婢的人数进行了调查。面对天灾和人为的祸害,众多百姓被迫成为奴隶。韩愈对此现象深表关注,并开始着手处理。他深切体会民众的苦难,努力寻找解救之道,彰显了他对民众的关怀和为民众谋福祉的决心。此举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当地民众的生活。
抗旱祈雨 心系百姓
元和十五年写孔子雕像的作文,袁州遭受严重旱灾。田地干裂,百姓生活困苦。韩愈率州县绅士祈求降雨,先是拜城隍,再求助于仰山神。他的做法如同在潮州祭祀鳄鱼,对天神既恳求又施加压力,既在反省自己治理不当,又试图为百姓争取一线生机。为了民众,他不惧任何惩罚写孔子雕像的作文,实在令人钦佩。
文化创作 跨越地域
韩愈曾为未曾踏足之地撰写文章,例如应王仲舒之邀创作了《新修滕王阁记》。即便未曾亲临,他亦能挥毫泼墨,这得益于他盛名在外,以及友人的诚挚邀请。在为处州孔庙撰写碑文之际,正值书院教育兴起,培养士子,他因感于此,留下了体现其对文化教育和地域文化传播重视的文字。
后人敬仰 景韩之风
韩愈离任袁州后,其继任者将府衙后堂命名为“景韩堂”,而到了明朝,这一名称又被改为“仰韩堂”。尽管名称有所更迭,但人们对韩愈的敬仰之情始终如一。在韩文公祠内,学子们平日里便前来瞻仰,而祭祀之日,更是人山人海。众人共同追忆这位为袁州带来文化繁荣的杰出人物,并传承着他的精神。
文化传承 名人相连
韩愈之后,卢肇、易重、郑谷等人,以及后来的王安石,都与韩愈有着不同程度的关联。黄颇性格坦率,对于同乡状元卢肇的碑文,也是直言不讳。郑谷官运亨通,晚年选择隐居,专心作诗。他们均深受韩愈提倡读书理念的熏陶,仿佛是他播下的种子村庄入口牌坊,在袁州这片土地上茁壮成长,使得当地文化得以繁荣。
阅读完这篇文章,韩愈在袁州所做之事是否也让你心生感动?不妨点赞、转发,并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