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时40年!44万民工建造的伊萨基辅教大教堂,有多震撼?

  • A+
所属分类:资讯
摘要

其中被视为“国家教堂”的伊萨基辅大教堂堪称石头城里耀眼的一颗明珠。伊萨基辅大教堂的建筑周期如此之久,超过了彼得堡任何一座教堂。北京奥运会火炬将同圣彼得堡伊萨基辅大教堂争辉圣彼得堡伊萨基辅大教堂与梵蒂冈、伦敦和佛罗伦萨的大教堂并称世界四大基督教堂,高102米,内部可容纳1.4万人。

建造历程艰辛

伊萨基辅大教堂于1858年竣工,它的建造过程漫长又艰难,44万民工从1818年就开始施工,一干就是40年。这期间出现了许多波折,保罗一世登基后,更改了建筑材料,将外立面原本要用的大理石换成了砖石,这不仅让大教堂外观不协调,还加大了建造难度。

投入了大量人力,花费了诸多时间,耗费了无数心血,工匠们日夜劳作,用双手挥洒汗水,一点点堆砌起这座宏伟建筑,他们对每一块石头进行拼接,对每一处细节加以雕琢,这些都饱含着他们的付出,为后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历史印记。

奢华装修耀眼

圣彼得堡伊萨基辅大教堂对面广场的青铜骑士雕像_圣彼得堡伊萨基辅大教堂对面广场的青铜骑士雕像_圣彼得堡伊萨基辅大教堂对面广场的青铜骑士雕像

大教堂的装修极为讲究,也很奢侈,单单黄金就耗费了400公斤,穹形外部镀金用了100公斤,金色在阳光下格外耀眼,让建筑愈发华丽,主祭坛圣像壁用白色意大利大理石做框饰,还用乌拉尔孔雀石壁柱进行分割,圣像壁的花费占工程费用的10% 。

教堂内有350个(组)雕像和浮雕用于装饰,这些雕像是雕塑家伊万·维塔利等人创作的,它们很好地融入了整体建筑,给人带来震撼的视觉感受,展现出了当时高超的艺术水准。

战争伤痛留存

圣彼得堡伊萨基辅大教堂对面广场的青铜骑士雕像_圣彼得堡伊萨基辅大教堂对面广场的青铜骑士雕像_圣彼得堡伊萨基辅大教堂对面广场的青铜骑士雕像

二战时期,伊萨基辅大教堂遭到严重破坏,炮弹肆意攻击这座古老建筑,让它布满伤痕,过了20年,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才完成修复圣彼得堡伊萨基辅大教堂对面广场的青铜骑士雕像,然而,教堂大门外大理石柱子上有几处弹痕并未修补。

这些弹痕记录着历史,时刻警示人们战争极为残酷。每当看到这些弹痕,似乎就能听见当年枪炮轰鸣,能体会到战争给人们与建筑造成了巨大伤痛。

建筑风格经典

圣彼得堡伊萨基辅大教堂对面广场的青铜骑士雕像_圣彼得堡伊萨基辅大教堂对面广场的青铜骑士雕像_圣彼得堡伊萨基辅大教堂对面广场的青铜骑士雕像

大教堂造型雄伟,极其壮观,它是俄罗斯晚期古典主义建筑的精华所在。建筑的四个角上竖着不大的钟楼,每个钟楼都带有一个相对较小的圆顶,这些圆顶与中央圆顶一同构成了东正教教堂传统的五圆顶形式。

它整体风格庄重肃穆,结构严谨,有高大的穹顶,还有粗壮的石柱,尽显古典建筑魅力,和同时期以石头为主的建筑相比,它更具代表性,成为了那个时代建筑风格的典范 。

设计师的遗憾

圣彼得堡伊萨基辅大教堂对面广场的青铜骑士雕像_圣彼得堡伊萨基辅大教堂对面广场的青铜骑士雕像_圣彼得堡伊萨基辅大教堂对面广场的青铜骑士雕像

设计师蒙费兰希望死后能葬在大教堂的穹隆下,这是欧洲的传统,可是沙皇觉得这种荣誉过高圣彼得堡伊萨基辅大教堂对面广场的青铜骑士雕像,因而没同意他的请求,他的遗愿没能实现,不过教堂中殿立着蒙费兰的胸像,这算是一种弥补。

蒙费兰将一生心血都倾注于这座建筑,他没能在此如愿长眠,但其名字和作品永远被载入史册。人们看到大教堂时,就会忆起这位伟大设计师付出的努力,以及他留下的遗憾。

奥运传递印记

圣彼得堡伊萨基辅大教堂对面广场的青铜骑士雕像_圣彼得堡伊萨基辅大教堂对面广场的青铜骑士雕像_圣彼得堡伊萨基辅大教堂对面广场的青铜骑士雕像

2008年4月4日,新华社做了一则报道,报道内容是北京奥运火炬在圣彼得堡传递,其传递路线连接了不少标志性建筑,其中有伊萨基辅大教堂,这座教堂有华丽的金顶,这让它成为传递路线上的一个亮点门楼牌坊,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

奥运火炬光芒与大教堂辉煌相互映衬,大教堂在新时代呈现出新活力,这次传递是体育盛事的象征,还让伊萨基辅大教堂在全世界面前彰显独特魅力。

大家会觉得伊萨基辅大教堂哪方面最能打动你,要是有机会,你会不会亲自去看看这座大教堂,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也别忘了点赞并分享本文!

weinxin
我的微信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